第22届世界大会是全球疏浚业立足当前行业形势,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生态疏浚”的概念,倡导全球疏浚界通过发展生态疏浚体系,来推动传统疏浚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疏浚”无疑是行业面向未来的一条重要路径。来自荷兰三角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叶清华博士在会议期间专程接受了记者采访,就未来疏浚行业的绿色创新发展做了解读。
荷兰三角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叶清华
荷兰三角洲研究院是一所致力于水资源、地下水和水资源设施应用研究领域的独立研究机构。旨在为人类、环境以及全社会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应用。叶清华博士主要从事泥沙运输与海岸动力,地貌相关研究及3D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有关疏浚行业对于生态的建设,叶清华向记者阐述了他的理解。
第22届世界疏浚主题“疏浚与生态更和谐”
他表示,本届世界疏浚大会的主题就是“疏浚与生态更和谐”,疏浚行业所作业的对象即是自然界,包括了自然的系统,自然的河流,自然的海岸,自然的湖泊等等。而在河、湖、海的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恢复到原始生态的状态,行业进行了许多工作和工程项目研究等等。所以说,疏浚行业是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疏浚作业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也就是“与自然更和谐”。生态恢复、顺应自然并不意味着完完全全的恢复成大自然最原始的样子,现如今,在人类的知识库中我们其实已经掌握了许多大自然本身的规律,例如物理的规律,生物的规律,生态的规律等等,利用这些规律以及相关的模型,我们其实可以预测出未来的样子并及时采取比较合适的措施。只有这样,既符合了人类的发展,又顺应的自然的规律,成为了一个双赢的过程。
叶清华通过几个例子介绍了疏浚行业如何顺应自然进行作业。
“首先是在荷兰,”叶清华介绍说,“荷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他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在海平面以下,这就完全依赖于海堤,而海堤每年都需要维护,需要去补沙才能够维持住它的高度。补沙就意味着挖泥,每一次补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干扰。10年前,荷兰三角洲研究院里的几个专家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要把未来20年所需补的沙,放在一个地方。只通过一次疏浚,之后借助自然的力量——潮汐、波浪、沿岸流等,把沙推至需要这个泥沙的地方,这也塑造了利用自然力量的典范。”
泥沙引擎工程
第二个案例是在荷兰北部的一个深水湖,它被一个海堤所分隔后,海堤左右分成了两个湖。学者们通过鸟类观察发现,有一个湖里面鸟类比较多,另外一个湖鸟类比较少,后来发现,因为其中有一个湖深度更深,风引起的海浪更大,掀起的底泥使湖底更浑浊,导致了鸟类无法找到食物。经过研究推论,专家学者们决定建一个小的工程,来帮助鸟在这个湖里面也能生存下去。于是通过疏浚,泥沙搬运,在湖中心建立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与平均海平面差不多高,在高潮的时候,可能还会淹在海平面以下,所以它相当于是一个小的沼泽地。这个岛的意义就在于,在减少波浪的同时又给了鸟类一个栖息地。类似于这种工程,人类在了解自然系统的过程中,因为了解了自然的规律,顺应了规律,随后去微调这个过程,最终可以让自然能恢复到更好,同时增加区域的生态价值。
面向未来,叶清华也与记者探讨了备受关注的海平面上升问题。
叶清华表示,在太平洋上,海平面上升现在是大家的共识,但有关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暂时还未统一,专家们认为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例如气候变化等等,但是,海平面上升的趋势,这个是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海平面上升了以后,对太平洋中间的某些岛,甚至沿海的一些国家,会有很大的冲击。
拿荷兰来说,现在的海堤堤防标准是10万年一遇。但是如果海平面再上升一米,那这个标准就将变成1000年,或者是5000年一遇,这就意味着财政要花钱,要分配所有的税等等。用于防洪,风暴潮或者是堤上面的经济会有一个平衡,但总有一天,会达到负担不起维持海堤这个程度,届时又该如何呢?所以现在荷兰每年要花大量的财力、人力来研究这件事情,一直要研究到2030年。
海平面上升以后怎么办,荷兰怎么办,全世界的沿海国家怎么办,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它的洪涝灾害也会增加,总有一天,它的损失会超过我们现在的投资。所以人类现在是继续增加投资去抵抗洪水呢?还是往后退一步,把土地海岸还给自然 ,还是采取另外的方式,这个全人类的命题还需要大量的研究。现在其实拥有很多的理论,例如不防护仅提供应急方案或者允许淹没一部分等等,但还是没有一个定论。
中国疏浚行业现如今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也正积极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智慧与力量,对此,叶清华也表达了他的看法。
中国疏浚力量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
他表示,荷兰疏浚企业在中国疏浚企业崛起之前在世界上占有大概80%、90%的份额,通过近20年,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疏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全球疏浚行业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中国的疏浚、人力、行业,技术水平等等,中国疏浚与各地的疏浚力量在很多地方实际上有互相协作,比如说在非洲,在加拿大,在巴拉马等等。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而且“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应该也是非常欢迎中国的力量去加入市场的,在协作、竞争中促进行业的发展,也助力当地的经济建设。
(编辑:严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