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2011年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2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公路、内河、沿海港口建设投资分别完成12380亿元、380亿元、1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13.5%、20.9%。全年客货运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社会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330.3亿人、旅客周转量16806.8亿人公里、货运量323.7亿吨、货物周转量126529.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4%、11.4%、14.5%和13.2%。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7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4%。民航完成客运量2.9亿人,货邮运量552万吨,运输总周转量57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2%、-2%、6.6%。邮政完成业务总量1580亿元,普遍服务业务量274亿件,快递业务量36.5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3%、5.3%、56%。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任务,集全行业之力,研究制定了包含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城市公交等内容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专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十二五”公路、内河水运、公路养护管理、沿海港口建设、道路运输和城市客运管理、交通科技教育和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民航、邮政等专项规划,覆盖了交通运输各个领域和环节。
认真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印发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配合编制了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先后与广西、甘肃、浙江等9省区人民政府签署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会谈纪要,促进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交通建设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财政部提前下达了车购税和成品油消费税2011年预算资金及2012年预算规模共计6471亿元,下达和追加部门预算资金共计245亿元。积极争取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金融机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项目信贷资金落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交通重点项目和国省道、农村公路建设、路网结构改造计划管理办法,保证车购税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出台扶持航运企业发展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渡过难关。各地也采取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等办法,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公路建设平稳有序。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开展全国干线公路养护检查,启动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采用代建制等办法,加大援藏和援疆力度,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公路建设明显加快。玉树、舟曲等灾区公路恢复重建稳步推进。云南怒江等地区“索改桥”工程有序推进。
水运建设加快推进。明确“十二五”水运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启动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水运结构调整示范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等工程竣工验收,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和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京杭运河航道改造升级和西江老口航电枢纽建设等有序推进。重庆寸滩和果园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内河港区迅速崛起,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和内陆无水港加快建设。全年新扩建泊位64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9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091公里。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亿元,新增机场5个。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年补建空白乡镇邮政所2536处,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 做好运输组织保障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物资运输保障,确保煤、粮、油、矿等重点物资运输。配合制定《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协调8个港口完成第一批储运任务。加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施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物流和城市配送,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应急运输保障和抢险救灾物资运输,顺利完成春节、“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运输保障任务,完成抢通水毁公路和通航设施等急难险重任务。水运、民航、公路交通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以及日本地震海上搜救、人员撤离和援助物资等应急运输保障任务。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整治工作,航班正常率不断提高。加强邮政服务能力建设,出台多项快递管理政策,促进快递转型升级。两岸海上直航成效显著,目前共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29条、客运航线7条。
统筹城乡客运发展。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汽车租赁业管理规定和服务规范,启动了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出台《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强化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农村客运网络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
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出台《关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与铁道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的合作协议》,积极实施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加强沿海与内陆港口对接合作,构建物流大通道。制定甩挂运输、厢式运输行业标准,公布了第一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推进12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物流园区投资政策研究。
● 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认真实施新出台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推进《航道法》、《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制修订工作。出台了《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集邮市场管理办法》等13部规章。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依法处理行政复议案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责任制考核机制,开展执法标志标识统一工作。探索路政、运政管理执法模式改革,推动跨区域联合执法。会同五部门加大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力度,推广山西治超经验,推进治超信息系统全国联网,13个省份354个治超站联网。
规范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我部等五部委办联合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完成调查摸底并向社会公布了结果,清理工作正继续有序进行。继续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18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涉及9.4万公里。全国二级公路不收费里程达到25.5万公里,占二级公路总里程的82.6%。
加强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管理。开展了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督查和以国家高速公路网、特大桥隧、重大水运工程等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督查。总结推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和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经验。开展监理行业行风建设活动,推进工地试验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加强公路水运项目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管理、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市场准入管理。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形成部省互联互通的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网络,初步实现对施工、设计、监理、试验检测企业的统一信用评估管理。
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市场管理。深化客船和危险品船舶运输、港口经营、国际班轮、无船承运、船舶交易市场准入管理和市场监管,加强外商投资海运业和船舶交易管理。严格实施运价备案制度,清理整顿船舶管理公司,出台液货危险品水运市场调控措施,规范货主船队合理发展。推进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老旧运输船舶更新和船型标准化改造。建立道路运输经理人等职业资格制度,210多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直属海事系统主体纳入公务员管理。完善公路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港口建设费征管体制改革。推进新闻出版单位转制。深化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改革。
●强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 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考评管理办法和统计、约谈、绩效考核办法,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以道路客运、桥梁隧道、“四客一危”船舶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长途卧铺客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建立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航道安全管理,制定航道应急预案,建立桥梁通航论证审批、航道应急事项报告、内河航道应急抢通补助资金等制度。推进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系列标准,建立了道路客运安全告知和货运受理环节检视制度。全力推进民航持续安全战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规章标准,推进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强化邮政行业安全防范,参与建立物流寄递渠道反恐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寄递渠道治安管理。
推进水上安全监管和搜救打捞能力建设。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安全保障,防抗台风工作实现连续8年中国籍运输船舶人员“零死亡”。推进沿海港口和长江等内河水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防治船舶超载的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中俄联合搜救演习。加强以环渤海经济带、海西经济区、海南旅游岛为重点的监管救助基地和设施建设。完成了亚丁湾船舶护航综合补给和“神舟八号”发射等海上应急保障任务。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298件、死亡失踪291人、沉船175艘,同比分别减少10%、11.6%和10.3%;组织搜救2177次,搜救遇险船舶2150艘,获救人员18712人,救助成功率96.7%。
全面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道路抢通保通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海上立体搜救体系建设,成功应对和处置了低温冰冻天气、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参与湄公河“10·5”事件应急处置,推动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建立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组织编制《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参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推进高速公路和重要运输枢纽空中应急救援工作,举办了公路交通警地联合应急演练。推进建立全国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机制,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获中央编办批复。组织实施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和联网工程,实现部路网中心与京津冀辽四省市路网中心互联互通。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落实科技与人才强交战略
有序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科技示范工程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多塔连跨悬索结构等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一期)基本完成,启动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新一代公路养护技术及装备研发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绿色安全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内河航道建设、港口物流和节能减排、道路运输安全等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开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启动了公路水路交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水路运输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etc系统和交通电子口岸工程建设。启动智能交通国家物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在道路运输领域应用等示范工程。
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颁布实施“十二五”公路水运节能减排规划及推进实施方案,公布“十二五”第一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目录,发布17批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出第四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组织天津等10个城市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86家交通运输企业开展能耗统计监测。完善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建立项目管理工作机制,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推进实施122个节能减排项目。推广新能源营运车辆、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散货码头节能装卸工艺系统化等项目。
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共建高校交通主干学科及交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修订交通运输行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覆盖23个省区市的交通运输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功举办“宇通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厦工杯”筑养路机械操作手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和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等活动。
● 坚持互利共赢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推进双边合作。深化与发达国家在综合运输体系、现代物流及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动了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强化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开通中韩陆海联运通道,签署中蒙、中越汽车运输协定。加强区域合作。成功召开第二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通过《成都宣言》和《亚欧交通部长行动计划》。确定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优先合作项目。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交通运输合作,推进中吉乌、中蒙俄等国际公路建设。中日韩港口交通、运输与物流合作稳步推进,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取得初步共识。深化多边合作。印发了《中国海事履约规则》和《海事履约体系管理标准》,我国连续12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参加陆港协定的制定和谈判工作。成功举办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和第27届亚洲集邮展览。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深化马六甲海峡合作机制框架和北极航运领域相关工作。配合完成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探索护航常态化军地合作共建模式。加强应急值守,协调中外护航力量成功处置多起船舶遭海盗袭击事件,营救了被劫船舶和船员。
●开展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行业发展软实力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颁布《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深化以“学树建创”为载体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立部新闻中心,及时组织新闻发布,加强内河航运、西部开发1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救捞典型潘伟、郭娜陆地航空班、优秀引航员姚泽炎、优秀养护道班工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了100名模范养路工和100个模范道班。海上搜救系统2个集体和3名个人获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贡献勇敢奖。
扎实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学基层、学业务”联学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断加强。继续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编制实施了《交通运输部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初步形成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框架。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和灾后重建资金物资使用的监督检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公路“三乱”和违反财经纪律、贪污受贿等案件。继续深化党风党性党纪教育,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开展“小金库”、公务用车问题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等专项治理,进一步做好厉行节约工作。
二、把握总基调 推动新发展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强调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信心,克难奋进,努力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重点更多放在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上。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在拉动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挖掘内需潜力、扩大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二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求财政和信贷政策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继续支持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这为继续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四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交通运输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这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内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势必对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尤其是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交通建设资金紧张,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叠加,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难度加大。二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三是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期盼越来越高,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着既要提供覆盖面更广的均等化服务,又要提供更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的双重压力。四是安全生产事故处于易发多发的高峰期,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交通运输安全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前提,“进”是关键。稳,就是要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行业和谐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部党组认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我们既要继续坚持和落实好这些年提出的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措施,又要把握好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发展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当前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紧紧抓住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推动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改善民生的需求相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仍然不足。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基础设施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更加注重发挥设施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把握上,要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当前,要重视研究解决好资金问题。今年下半年以来,交通运输建设面临投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资金缺口成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部党组在深入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调结构、控规模、保重点、促稳定”的工作要求,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要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继续创新融资模式,优化投资结构,完善交通运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积极争取融资政策和信贷的支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坚持车购税等财政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和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继续加大对国省干线、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节能减排、安全应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等领域的持续投入。
第二,坚持“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关键是继续推进“三个转变”。要更加注重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效率,更加注重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使交通运输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要继续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综合运输顶层设计,优化规划布局,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综合运输管理效能。
要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航道养护要以长江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全面提高航道养护和应急保通能力,保障内河水运畅通安全。
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重点,强化科技进步,完善法规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构建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实现交通运输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注重公平,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是交通运输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强化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导地位,逐步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积极推进“公路两个体系”建设。构建“公路两个体系”,即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既有利于充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要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抓紧组织编制今后10年交通运输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通道的运输能力,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的交通联系,打好新一轮交通运输扶贫攻坚战,扩大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覆盖面,为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四,坚持民生为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要努力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贡献。要继续规范收费公路运营。要努力缓解交通运输拥堵。
第五,坚持安全第一,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要夯实安全发展的基层基础。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四个必须到位”:更加注重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到位;更加注重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落实必须到位;更加注重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对安全生产的人财物投入必须到位;更加注重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安全教育和能力培训必须到位。
要完善安全发展的应急保障体系。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快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警监测系统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施救方法研究,确保应急力量拉得出、顶得住、作用大、效果好。
三、全力做好2012公路水路八项重点工作
●稳步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养护管理
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配合国家公路网规划审批,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区域贯通,发挥路网整体效益。
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高路网服务能力。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严格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技术,重点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拥堵路段升级改造,提高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
全面推进内河水运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继续加强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实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和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京杭运河苏南段、浙江段和山东段三级航道建设工程,推进岷江、嘉陵江等支流航道建设,加强界河航道建设,提高航道养护水平,强化内河港口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推进长江上中游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加强内河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出台《全面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实施内河船型指标体系和经济鼓励政策,继续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适时启动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覆盖重点内河高等级航道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
推进沿海港口有序发展。落实《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完善煤炭、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把握节奏、有序推进新港区开发建设。加强港口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推动沿海港口转型升级。
● 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重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功能。
提升运输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大型龙头骨干运输企业,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重点推进集装箱、大宗物资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推进内河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广甩挂运输推荐车型。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应急保障。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加强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分析,积极配合财政部加快燃油税、车购税和港建费等交通专项资金的下达进度,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引导地方积极争取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普通公路发展。协调金融机构优化存量债务结构,着力解决在建项目后继融资问题。加强预算管理,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得纳入预算编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加强交通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监测、预警,完善城市客运统计调查体系,抓紧建立交通运输服务业调查统计制度。
● 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挂牌督办、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深化安全生产和应急基层基础建设,继续抓好以“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桥梁隧道、渡船渡口、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结构工程施工现场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开展危险品码头管理整治和安全条件审查,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安全生产评估和绩效考核。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企业源头准入管理。推广公路桥隧工程设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推进平安工地、平安港口、平安车站长效机制建设。完善治安和反恐体系建设,做好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研判把握安全生产形势。
切实加强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加快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推进省级路网中心示范工程和部省平台联网建设,建立基本覆盖重要国省干线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应急动员机制,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和民兵作用,逐步落实重要公路桥隧武警部队守卫制度,开展公路交通警地应急演练。建立完善跨区域路网联动协调机制,提高公众出行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强海上专业化应急救助和打捞能力建设、水上巡航救助一体化和陆岛空中救援网建设,推进内陆地区水上搜救,提升水上立体搜救现代化水平。研究内河船舶油污责任保险政策和危险化学品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加快溢油应急基地建设,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推进台湾海峡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建设,为两岸海上往来提供安全保障。
● 继续加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建设市场监管。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监督和市场监管抽查,发挥监理和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实施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狠抓质量管理的制度落实、措施落实、整改落实。加强信用管理,继续开展从业单位信用评价,并逐步扩大到项目法人、招标代理、勘察设计、工程咨询、设备材料供应等市场主体。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推广典型示范工程经验,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研究建立养护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养护作业市场管理。建立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从业行为。
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监测和考核体系,开展汽车维修配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共同发展机制。推动建立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加大水路运输、港口经营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和退出关,强化从业人员、企业、船舶市场准入资格审核。以客船、危险品船管理为重点,建立经营资质预警和动态监管制度。严格实施运价报备制度,规范国际班轮、无船承运市场秩序,加强对企业兼并收购的行业监管。
加强对船舶运力的宏观调控。落实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改善航运企业经营环境。加强航运市场动态和信息分析研究,及时发布市场运力信息,控制成品油船新增运力节奏,引导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运力投放。鼓励我国航运企业与能源、资源类企业交叉持股,实现一体化、规模化经营。
●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公路养护技术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港口水工建筑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行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依托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与安全控制技术、水上溢油处置技术、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和运营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装备开发。加快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长三角航道网智能航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实施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继续推动城市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服务系统。加快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港航海事信息互联互通,启动水路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支持北斗卫星导航战略发展。
积极构建低碳、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节能减排“以奖代补”政策效应,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推广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严格实施营运车船节能减排限值标准,推进节能与新能源车辆示范推广工程。完善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鼓励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和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提高船舶溢油防控和污水接收处理水平。
● 不断推进法制建设、深化重点改革
完善综合运输法规体系框架。积极配合加快出台《航道法》、《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继续推进《海上人命搜救条例》、《潜水条例》等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道路运输条例》、《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修订工作,加大部颁规章的制修订力度。研究出台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继续做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完善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认真实施执法标志标识“四统一”方案,严格执法评议考核,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深化公路、港口、航道、海事等行业重点领域的改革。按照统一管理、层级清晰、事权与财权一致等要求,逐步理顺公路管理和养护体制机制。支持西部有条件省份加快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服务和支持保障功能。继续推进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完成直属海事系统改革后续工作。
● 继续深化拓展交通运输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继续加大国际组织事务和应对气候变化、陆港协定等重要国际谈判参与力度,逐步提高多边事务话语权,深入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国际条约履约,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继续深化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油源通道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开展交通技术合作,帮助交通运输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道路运输领域合作。继续深化落实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便利运输协定相关工作,在东北亚陆海联运国际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广泛开展交通应急、海上搜寻、救助打捞国际交流合作,适应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履约审核机制强制化工作。加强反海盗国际合作,加强应急值守、预警发布和防范能力建设,保障国家交通运输安全。
●扎实推进行业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基层、学业务”联学活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推进行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启动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大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力度。深入践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学树建创”活动,实施“十百千”工程。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交通运输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中央和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执法单位和行政机关为重点,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以深化工程专项治理为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深化纠风治乱工作,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加大惩治腐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作风建设,落实《廉政准则》,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强化对建设资金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坚持以人为本,用群众工作统揽交通运输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