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首页 >> 会员单位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走向迷人的蓝色——民主党派建言海洋经济发展

时间:2011-03-23 点击:

海洋经济是未来开发新资源、开拓新产业的重要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蓝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十二五”期间,如何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关注的话题。

做好海水利用大文章

【声音】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能够增加淡水资源总量,对地表和地下淡水的输送调运体系予以良性调节。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形成产水供应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

【回应】农工党中央指出,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基本成熟,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扩大,面临的困难十分突出。自主产业生存发展环境艰难,大型海水利用工程核心技术难以突破,关键设备亟待工程验证;海水利用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政策规范;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自主海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乏力。

【建议】农工党中央:将海水利用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陆海统筹”的观念,将海水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配置体系和区域水资源规划,明确淡化海水在沿海城市水资源配置中的份额和作用。设立海水利用专项资金,加大对自主创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实现海水利用业规模化发展和关键技术突破。出台促进海水利用业发展的政策。应鼓励采用国内设备和技术,对定购和使用首台(套)以及第二、三套国产海水利用技术定型装备的工程,给予补助;对国内成熟的技术和装备,应取消同类进口设备的税收优惠;允许检验合格的淡化海水进入城市管网;制定出台海水利用相关企业减免税实施细则和用海、用地等配套措施。成立国家海水利用领导小组,强化国家海水利用综合协调管理力度。同时,进一步强化海水利用市场的监管,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确保各港口协调发展

【声音】我国港口建设近年来走过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伴随着国家产业化调整,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如:港口间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的风险,港口集疏运体系过度依赖公路,海铁联运比例低,口岸软环境建设滞后等。

【回应】致公党中央提出,环渤海地区各港口都在加快建设,力求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环渤海地区各省市正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行政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

台盟中央提出,台湾海峡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海峡东岸拥有亚洲第三大港口高雄港,西岸厦门、温州等港区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海峡两岸的港口间不仅地理位置靠近,而且资源互补性强。

【建议】致公党中央:强化环渤海港口规划的执行力,严把港口建设审批关,把港口发展思路从加快扩大规模向高效、统筹及合理使用已有资源转变,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格局。完善环渤海地区港口集疏运网络,大力促进海铁联运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口岸通关、物流、商务的信息化。积极探索保税物流管理形式的整合和政策优惠的叠加,创建优越的口岸软环境,提升港口竞争实力。

台盟中央:合理布局,打造海峡经济区港口群,实现多层次互补、多层次联合的协同发展。以温州港、福州港、厦门港这三个枢纽港与台湾地区的基隆港、台中港和高雄港这三个国际商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两地港区对接的途径。建立海峡港口群联席会议制度,为两岸企业和人员提供信息、交易和处理各种业务的公共平台。从金融、保险、法律、贸易、航运等方面为港口群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条件。

发挥示范区带头作用

【声音】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应】民盟中央指出,在我国海洋经济整体布局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技术、人才、产业基础等高端生产力要素集约的突出优势。

【建议】民盟中央: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经验,设立蓝色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蓝色经济发展银行。建立和引进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和国际海洋组织,促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规划新建集中集约用海片区,探索建立海域使用生态补偿机制。将新型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功能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结构工程与技术装备、海洋探测监测与信息服务、海洋娱乐文化等六大海洋新兴产业纳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设立国家海洋工程研究院,与国家深潜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共同构筑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工程支撑体系。支持国家级海洋科技成果公共转化基地、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中心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