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首页 >> 会员单位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全国人大代表彭伯元——加快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 早日恢复红水河通航

时间:2011-03-11 点击:

“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已成为红水河全线贯通的唯一障碍。”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彭伯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快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 早日恢复红水河通航。

彭伯元告诉记者,自1975年大化水电站未建设通航设施造成红水河断航以来,黔桂两省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协调下,红水河碍航闸坝复航有了实质进展,并确定了2010年全线复航的目标。目前,红水河龙滩以下的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等水电枢纽通航设施均已建成。然而2001年开工建设的龙滩水电站又再一次阻断红水河航道。“尽管国家发改委对龙滩水电站项目的批复要求建设通航设施,但建设业主却没有按照批复要求、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按规划同步建设通航设施。”彭伯元说:“如今电站已蓄水发电2年多,大坝及发电工程已接近完工,而通航设施主体工程却迟迟未动工建设,龙滩水电站已成为红水河全线贯通的唯一障碍。”

彭伯元指出,红水河水运通道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重大。作为《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骨架航道之一,红水河是贵州省南下珠江和出海最便捷的水运通道。利用红水河上连云贵、下通珠三角的水运大通道,可促进滇、黔、桂、粤以及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西南经济落后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形成互补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红水河沿线既是布依族、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又是革命老区,总人口1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00万人。由于处于山区峡谷之中,陆路交通不便,水运成为沿江人民生活生产习惯的交通运输方式。红水河长期断航造成区域闭塞,不仅阻断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还阻碍了流域经济发展。至今,红水河流域内30个县中尚有2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是少有的连片贫困地区。断航严重影响了沿河产业布局和贵州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2008年,黔桂两省区沿岸21个县市联合一致要求龙滩水电站加快通航设施建设进度,腹地内人民群众也强烈要求龙滩水电站早日建成通航。

同时,红水河上游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适于内河航运的煤炭92亿吨、磷矿11亿吨、重晶石6300万吨、铝土矿1200万吨,且与下游广东、广西及港澳直接经济互补性强,仅广东省每年就需调入煤炭超过1.5亿吨。红水河航道从罗甸至广州仅1200余公里,通过这一水运通道,黔煤入粤相比北煤南运缩短里程三分之二,这对于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直接作用。此外,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是国家确定的珠江上游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而水运利用天然河道,其占地少、基本不破坏生态和植被,通过较少的投资便可形成一条交通运输大通道,还具有运能大、污染小、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和低碳运输方式,尽早恢复红水河全线通航,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要求。

鉴于此,彭伯元建议,全国人大要针对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进度滞后的情况,敦促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对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的监督检查,促使水电站建设业主尽快按规划航道标准建成通航建筑物,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