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费新博士(右三)获“2018年度中国疏浚青年才俊”奖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科技创新领域需要青年的传承与发扬,在疏浚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涌入其中,这些怀揣着“中国梦”的疏浚青年人才们,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凭借不懈的努力,推动疏浚业不断开拓创新。
文 | 纪泽明
编辑 | 严 杭
2007年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起,王费新博士便一直就职于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疏浚技术研发工作,通过自身的学识和努力,为疏浚行业贡献智慧与热诚,同时也见证了实验室从“中交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到“航道疏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再到“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华丽蜕变,也见证了中国疏浚技术研发从起步阶段到高速发展、直追世界顶级疏浚研发水平的激昂历程。
1.吹填造陆工程堤坝的“守护者”
从业以来,王费新博士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吹填造陆堤坝及护底结构技术研发项目,为相关结构和技术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成果和建议得到了肯定和采纳。
参加工作伊始,王费新便参与了上海市“十一五”重大工程——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的专题研究,见证并参与了“型钢框笼抛石截流工艺”这一国内首次用于潮汐河段大型龙口截流施工技术方案的论证和实施。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一期整治工程资料图
王费新博士还参与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在一期整治工程中,以“固滩稳槽”为主要目的,主要结构建筑物包括坝体(潜堤、齿坝)和护滩(底),工程所在河段均为粉砂-细砂沙体且厚度大,加之工程水域涨落潮流强劲,沙体冲刷明显,因此护底设计尤其重要。
该工程护底采用堤身砂肋软体排加混凝土联锁块余排租车的混合软体排结构,软体排工程费用占整个一期工程投资的50-60%。因此,如何在确保工程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工程软体排的布置,确定合理的尺度,对工程投资规模的合理确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会同相关设计、施工及科研单位,联合申请了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长江潮汐河段航道哦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研究》,王费新博士参与了专题四《护底软体排结构稳定性及余排计算方法改进研究》,负责护底软体排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Fluent二维以及Flow 3D三维二次开发数模,并结合稳定性物模试验等手段,揭示了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压载失稳机理,建立了边缘、搭接、中间部位压载块在水流、波浪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失稳流速计算公式,为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护底软体排优化设计提供了试验及理论支撑,获2015年度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疏浚吹填工程输送系统的“探索者”就疏浚界而言,管道水力输送特性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长期的难题,由于固液两相流理论的不完善,加上测试技术及设备的匮乏,以及疏浚工程管道输送自身特性,室内小管径管道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工程还存在很多方面的困难,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克服。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费新一直致力于管道水力输送专业方向的研发。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主持了多项课题管道输送特性的试验和研究工作,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1项等,带领相关研究人员组成输送研究团队,开展管道水力输送特性的研究。
为了开展管道输送特性研究项目,先后设计并建造了内径100mm、300mm输送试验平台,并采取了不同测试手段及仪器设备,确保了试验数据的精确可信。试验平台的建成,有效促成了疏浚研究中心与荷兰Delft理工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商定了首个合作研发项目为输送特性研究方向,并作为中方导师,先后带领荷兰方3名硕士研究生开展试验,并均于2018年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此外,依托试验平台,开展了多种不同类型土质的输送特性试验测试,包括淤泥质土(太湖淤泥)、细砂粉细沙(长江下游)、中粗砂(厦门机场工程)、珊瑚礁砂(南方)以及混合砂质,测试并对比了不同经验公式的适用性,并提出修正和改进公式。此外,带领学术团队不断探索现场测试技术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以期将室内试验和研究成果,与现场实测与应用联系起来。针对现场测试仪器设备缺乏、测试数据动态多变的特性,提出了利用船上测试仪器动态推导试验段测试数据、大量数据分析平均降低数据误差的分析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吸船艏喷施工场景
在挖泥船艏吹艏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上,王费新博士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艏喷是耙吸船常用吹填施法方法之一,多用于快速吹填造陆工程不具备铺设水上管线的情况,如近海海滩补砂、开敞水域建设人工岛,典型的应用工程如迪拜“棕榈岛”及“世界岛”吹填工程,以及我国洋山深水港建设工程。在《大型耙吸挖泥船艏吹艏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中,王费新博士主要负责了和参与输送机理分析、艏吹工艺模拟计算、艏喷工艺参数计算及喷距测算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建立了大型耙吸船艏吹效率计算模型和效率曲线,提高了计算精度;建立了考虑空气阻力的耙吸船艏喷轨迹及扩展范围计算方法,提高了喷距计算的准确性,并在核心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EI收录2篇,研究成果获多个重要奖项,在第22届世界疏浚大会上,其研究成果有关论文获“第22届世界疏浚优秀论文”奖项。成果由交通运输部向国家奖励办提名推荐该项目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费新博士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疏浚“新生代”们的智慧与能量,在疏浚行业处于深刻变化与调整的窗口,正需要青年才俊们的投入与创造,来发动行业创新的引擎,激发无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