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典 首页 >> 工程装备 >>  百年百典

海河早期的裁弯取直工程

时间:2018-01-10 点击:

海河早期的裁弯取直工程

 

从天津三岔口起到大沽口的海河航道弯曲较多,据记载,清咸丰八年(1858年)时,从三岔口至海河口全长90.1公里,但直线距离仅48.3公里。错综复杂的河道,使得船舶航行极为不便,如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200吨以上的船只在海河航行时就不断发生在急转弯处撞击河岸的情况。

1901年至1923年,海河工程局先后进行了6次裁弯,这是建局早期进行的最浩大的工程。

1901年1021日,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第一次裁弯取直工程。这次裁弯,起于挂甲寺,止于杨庄,全长1207米,消除了天津湾、火柴厂湾与“东河区”湾。19027月底工程结束,此次裁弯实际缩短海河航道2173米。

在进行第一次裁弯工程的同时,海河工程局又进行了第二次裁弯。这次裁弯自下河圈起到何家庄止,全长1770米,消除了双湾与菜园湾以及东局子与菜园湾之间的两道急湾。19029月初工程结束,缩短河道4989米。

这两次裁弯,均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施工深度达7米(自地面起计算),挖掘宽度为99110米,共挖泥169.9万立方米。裁弯完成后,海河的长度缩短7162米。轮船在七八个小时内可由大沽口航行到天津租界码头。裁弯的成功,促使海河工程局决定进行第三次裁弯。

1903年9月,海河工程局开始进行第三次裁弯取直工程。这次裁弯处杨家场起到辛庄止,全长3380米,19046月底工程竣工,723日正式通航。这次裁弯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雇工最多时达15000人,挖泥193.1万立方米,工程费用为30万两白银。裁弯后,海河航道缩短7242米,通航条件进一步改善。

1911年,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第四次裁弯取直工程,这也是海河工程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弯工程。该工程自大赵北庄起,至东泥沽止,全长3782米。191149日工程开工,427日完成了海河南岸第一吹填处的围埝。429日,“新河”号挖泥船进入第四裁弯段,57日开始施工,这是第一次主要由挖泥船施工的裁弯工程。1913715日工程结束,挖泥242.4万立方米,缩短河道9077米。第四次裁弯工程结束后,海河的通航能力大大提高,19147月,吃水4.58米的“昌升”号通过海河,这也是有记载以来通过海河航道的吃水最深的船只。这次裁弯,由于使用挖泥船施工,工程费用为23.62万两,为海河工程局节省了可观的经费。

1918年,海河工程局与顺直水利委员会共同进行了一次裁弯,这就是三岔口裁弯,也称之为第五次裁弯。当时南运河、北运河及金钟河在三岔口汇集进入海河,过于弯曲的河道,不仅影响了海河上游各河水的下泄,而且不利于上涨的潮水通过。当年1123日工程结束。这次裁弯,全长474米,缩短河道1585米,共挖土17万立方米(其中人工开挖5.7万立方米,挖泥船开挖11.3万立方米)。裁弯后,在裁弯区的上游,潮水落差增加了1.07米,同时为大运河又开挖出一个新的出口。

1921年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灰堆裁弯,也称之为第六次裁弯。这次裁弯起于下河圈,止于芦庄,是对第二次裁弯的完善和延伸。工程于19215月份开始,620日,“新河”号挖泥船进入工地施工,19231029日工程结束。这次裁弯全长2743米,缩短河道1534米,挖泥203.1万立方米(其中人工开挖24.9万立方米,挖泥船开挖178.2万立方米)。裁弯所挖泥土,用于填筑墙子河外的洼地。

海河的六次裁弯工程完成后,共缩短河道26.6公里,轮船自大沽口至天津的航行时间减少,各种轮船可乘一潮时间从海河口驶抵天津,航行十分便利。裁弯后,上下游河床普遍刷深、拓宽,断面增大,纳潮量增加海河河槽的调蓄能力也逐步加大,如1914年海河的纳潮总量为1957万立方米,1926年增加为2697万立方米,加上上游经常性的淡水径流和历次汛期洪水的冲刷,河床不断被刷深。19001927年,冲刷总量达2897万立方米,年均为107万立方米。天津港潮差普遍增加了0.9-2.0米,最大吃水为5.5米的船舶能够通航。特别是在干旱年代和枯水季节,上游无径流下泄,有潮流作为替代,仍能使轮船驶抵天津市区码头。第六次裁弯后的1924年有1311艘轮船到达天津市区码头,最大吃水量为5.33米,到1927年洪水前,2000吨级的轮船均可直航天津市区。裁弯还起到了排泄洪水的作用,19048月,海河流域普降大雨,海河水位急剧上涨,运河河堤仅比水面高出了0.3米,如果没有进行裁弯以使洪水快速下泄,天津附近地区则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

裁弯取直工程既缩短了航道,又增加了纳潮量,使航道加深、加宽,适应了船舶数量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便利了船舶航行,保证了航行安全,对天津港以及天津城市的繁荣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通过裁弯取直来治理海河航道的做法,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