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海洋强国建设,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
10月23至25日,中国“蓝色海湾行动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技术交流会在广东汕头召开。会后,记者就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及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要义等,对原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司长、现任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同志进行专访。现将潘秘书长独到见解整理如下,供读者了解掌握。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之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主权和安全、衰落与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几千年来大国兴衰的历程反复证明:世界强国往往也是海洋强国。因此,海洋问题历来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
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海洋必须要强。潘秘书长认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一部分就是要建设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为什么能够让国家强大?第一就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这个通道,现在贸易接近90%的来往都通过海上运输;第二是海洋资源如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生物 (水产) 资源等,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资源;第三,众所周知,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的71%。因为海洋的存在,船舶可以自由来往。
潘秘书长强调,要通过高端科技来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较为特殊的耐高温高压生物基因开发等。如果将这些海洋生态资源通过研究出来,将是人类革命性的成果。此外,还有深海采矿,深海采油,都需要高技术去支撑。
一个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军事、科技以外,文化也非常重要。潘秘书长表示,中国支持文化的发展,支持有文化的国家发展。他以郑和下西洋举例,展现中华文化的分享理念。他认为,文化相通,是让彼此通过开放、合作进而发展自身,和中国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另外,我们国家希望走出去,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发展别人,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进而形成一个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强国建设这句话看起来很抽象,很宏观,很高大,但实际上有很多迫切问题需要去研究。讲到全球治理,他认为海洋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海平面上升,很多小岛屿国家可能被淹没。二是海水温度上升,很多海底植物如珊瑚礁就会白化,影响到海洋生物多样性。三是微塑料垃圾污染。微塑料主要是来自生活排污,里面含有塑料成分,比如化妆品里面含有很多塑料成分,洗脸卸妆后随着排放的污水流到海洋,海里的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吸收以后消化不了,残留在肉体里面,那人类食用这类生物就会影响健康,乃至智商。四是安全问题,比如海盗。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海洋,进而影响到人类,所以说海洋和人类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建设海洋强国,与世界生命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
“转型是必然的。”谈到疏浚海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潘秘书长说,疏浚的转型方向可以考虑海洋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海岛开发等。他以深海养殖为例,分析了疏浚转型的趋势和必要性。不填海,不等于不使用海域,不等于不发展海洋经济,只是换一种方式,即不改变海域属性,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破坏水动力,不破坏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壮大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关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