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交天津航道局疏浚工程技术实验室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疏浚工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拥有着世界最大的泥泵及管路输送实验平台,台管道直径450mm,单泵驱动功率达1200kW,可以开展大比尺泥泵性能、管道阻力、流动形态观测等水力输送特性试验。实验室建立以来,为我国疏浚事业的创新发展输送了大量宝贵的试验成果。
-
本期主人公正是工作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实验室里,凭借自身的才智与学识不断提升疏浚技术水平,为多个重点工程的开展“保驾护航”。他就是现任中交天津航道局疏浚工程技术实验室输送技术研究所主任,科信中心副总工,“2018年度中国疏浚青年才俊”杨正军。
2012年,国内首个、世界最大的泥泵及管路输送实验平台在中交天津航道局疏浚工程技术实验室建成。在欣喜之余,如何让这个庞然大物运转起来,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平台的潜力,飞速提升疏浚技术也成为局里的一个难题。同年,杨正军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水动力学与水力机械博士学位,不久之后就来到百年疏浚企业中交天津航道局旗下实验室工作,如同早已注定的缘分,从此开始全身心地投身于疏浚工程技术的研究。
万事开头难,面对全新的输送实验平台,杨正军博士充分发挥他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为输送实验平台的发展做出了精心、周全的规划,并组建了输送技术研究团队。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在杨正军博士的带领下,输送技术团队先后进行了砾石输送、粗砂输送、砾石混粗砂和机制砂等不同疏浚土质的输送实验研究,由他主持的《大粒径土质水力输送特性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中交集团科技和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所获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中交天航局多个项目,在提升公司疏浚技术水平的同时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杨正军博士(右一)进行水力输送试验
1敢于人先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随着疏浚市场不断发展,疏浚业务的不断拓展,对疏浚技术有了很多新要求、高要求,如要赢得新的市场,则需要打破固有思路。但是创新的路从来都荆棘丛生,很多人不敢涉险。
香港三跑吹填项目是受业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项目,对于中交天航局拓展疏浚市场意义重大,但其高标准,高规格,高环保的施工要求也成为了现实难题,如何改进传统的疏浚吹填工艺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有没有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新市场的大门?时间的临近,创新的风险,革新的压力困扰着众人。在关键时刻杨正军博士再一次勇担重担,凭借自己及输送团队多年积累的输送理论与技术经验,展开了多次机制砂水力输送试验,并多次进行水力输送方案论证,日夜不停的攻关最终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团队最终创新的提出了将绞吸船改为吹砂船的整套实施方案,成功满足了香港三跑吹填施工的需求,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中交天航局自主研发的吹砂船在香港施工
2敢为人先需要深厚的技术沉淀敢为人先需要深厚的技术沉淀。2018年,一条大船“横空出世”,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它就是“天鲲号”。“天鲲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的建成是中国疏浚多年来坚持大型装备国产化,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所取得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大型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的能力,承载了中国疏浚大型装备国产化期望的“天鲲号”下水之时,人们难掩喜悦之情。下水之后紧接着就面临着紧迫的任务,这条各项设计指标世界领先的大船,它的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它的挖泥、吹填能力究竟如何呢,这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对“天鲲号”输送性能进行测试的任务再一次落到了杨正军博士的肩上。
大型疏浚船舶性能测试,精准确定“天鲲号”的输送性能,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杨正军博士可以依靠的只有他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的疏浚技术知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杨正军博士按照精心制定的测试计划,白天在船上完成各项指标的测试,晚上加班对各项数据进行严谨计算。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计算他都不敢松懈,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导致整个测试试验任务的失败。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工作气氛下,最终仍旧圆满地完成了“天鲲号”的测试试验任务。更加可喜的是,“天鲲号”的多项性能指标均超出了它的设计标准,众多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杨正军博士在“天鲲号”驾驶舱
从业多年以来,杨正军博士的足迹遍布中国及国际上的疏浚工程现场。他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参与大型疏浚泥泵国产化研发、进行疏浚工程施工工艺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天津科委、中交集团、中交天航局多项科研项目任务,成果服务于集团、局公司重点工程,其中“珊瑚礁港池开挖、航道疏浚技术研究”、“岛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为远海工程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中国疏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贡献了重要力量。
凭借着扎实的基础与敢为人先的勇气,杨正军博士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为中国疏浚事业不断输送创新动能。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的疏浚青年才俊,为促成中国疏浚由大变强的“蝶变”贡献更大的力量。
编辑 | 严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