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专访 首页 >> 新闻聚焦 >>  高端专访

疏浚装备自主创新是实现中国疏浚做强做优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专访首批全国疏浚行业资深专家费龙

时间:2017-07-09 点击:

        第四届会员大会确立了“力争到2025年,实现中国疏浚行业跨入世界疏浚先进行列,发展成为全球疏浚及相关业务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规则和新兴业态开发的高地,成为主导全球疏浚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创新与发展的中心”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和标志就是要“掌握新一代绿色、智能疏浚装备研制核心技术,全行业疏浚及延伸业务装备总规模、总质量全球领先”。带着这个极具份量的大课题,记者采访了MARIC海洋工程及工程船研究设计部副总工程师费龙,请他结合参加第四届会员大会的感受,给出他对加快中国疏浚装备发展的权威解读。

未来的方向

        疏浚行业是高技术、大投入、重装备的行业,突出表现就是疏浚施工能力和效率对疏浚装备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本世纪之前,我国疏浚行业的主要装备均是由荷兰、日本等国重金购入。2005年以后,中国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而创建于1950 年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则是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现代挖泥船的主要机构,一大批大型挖泥船如“新海凤”、“通途”等都出自该所设计师之手。在第四届会员大会上获评首批全国疏浚行业资深专家的费龙,对我国疏浚装备发展事业建树颇多。

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监事

首批全国疏浚行业资深专家

MARIC海洋工程及工程船研究设计部副总工程师费龙

       记者首先请费龙同志谈谈在他心中,中国疏浚行业疏浚装备未来发展方向。

       费龙同志认为,疏浚装备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1.智能化

       我国的疏浚装备研发在自动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现在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

       2.建造大型疏浚装备

       目前中国跟国外比在大型装备方面还存在差距。中国疏浚行业还没有3万方以上的耙吸船,而国外四大疏浚公司至少各有一艘,甚至Jan De Nul具备多艘3万方以上的耙吸船。疏浚行业只有具备特大型疏浚装备,才能更有效地适应复杂工程建设需要,也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

       3.发展节能环保的疏浚装备

       当前,我国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对疏浚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长江口、珠江口都对挖泥船的排放做出限制性要求,下一步我国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制定更严苛的排放控制标准。挖泥船一般都是在港口、航道这些靠近城市的区域施工,那么环保节能的挖泥船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立足自主化

       费龙同志的观点正切入到实现中国疏浚伟大目标的重要标志——“掌握新一代绿色、智能疏浚装备研制核心技术,全行业疏浚及延伸业务装备总规模、总质量全球领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疏浚装备及能力、水平全球领先呢?

由MARIC设计的“通途”号耙吸船

        费龙同志先从我国与国外在大型挖泥船方面存在的差距谈起。他认为,从船舶总体状态或者说船型角度来讲,差距并不大,中外大型挖泥船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挖泥装备上。“比如说挖泥船的水下泵,包括水下泵的集成以及大功率泥泵,国内目前还没有大的突破,所以在关键装备上需要更多的投入。泥泵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持续和系统,需要花大力气。”

       目前,为了保证挖泥船的性能,很多关键装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但费龙同志并不支持整船进口的方式。他说:“在目前技术上还无法实现预期效率的情况下,关键的装备、机具可以进口,但大型挖泥船的研发应该立足自主。如果总是采取整船进口,一是造价高,消化成本成为问题;二是通过集成引进关键设备、来支持国产化挖泥船的路子,已经证明可以保证挖泥船的基本性能。所以我认为整船进口是不必要的。”

       他告诉记者,中国疏浚做大做强,要立足自主创新。他说,“从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中国疏浚在整个国际疏浚界地位的提高,最重要原因就是立足‘国船国造’。我国要成为疏浚强国,必然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买船是无法实现掌握核心技术的,只能永远跟随别人”。

回溯与展望

       费龙同志回顾了MARIC挖泥船研发设计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疏浚装备自主化的重要历程。MARIC 于五十年代后期组建了工程船舶研究室,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挖泥船“特种机械装备试验室”,从60年代开始从事了对国产挖泥船的研发设计工作。起步之初是一些用于防洪救灾的小船。后来,为支持国家大规模港口航道建设需要,交通部决策从国外进口了一些挖泥船,为的是尽快改变我国港口航道长期落后的面貌。

       1971年,由MARIC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的4500方国产挖泥船“劲松”和“险峰”投入长江口使用。上世纪90年代,长江航道局立足国内资源,来设计建造挖泥船,建造了一批500方——1500方的耙吸挖泥船,以及一些小功率的绞吸船。进入新世纪,MARIC 抓住契机,大力提升疏浚装备研发能力,凭着长期积累经验,依托国家、地方科研项目和疏浚企业的支持,自主创新,进行了大型挖泥船的研发。2000年后,中交上航局开始着手建造大型耙吸船,以及中交天津航道局等疏浚企业对大型挖泥船的投资建造,整个推动了我国挖泥船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 。这以后,国内相继研制开发了“新海虎”系列和和中交天航局的“程途恒远”系列等大型耙吸挖泥船,以及“天鲲号”、“新海豚”等大型绞吸挖泥船。“关键是坚持‘国船国造’,我们有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水平。”

      费龙同志认为,国内的设计单位和船厂的技术提升,需要行业的支持。“只有立足于自主化,掌握核心的技术,才能占据优势地位。而在自主化的过程中,需要协会积极引领、有效组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协同攻关 ”。作为第四届理事会监事,费龙同志表示将积极支持协会落实八项重点工作,努力提升并发挥出设计研发机构的能力,为中国疏浚装备自主创新、做强做优,为全面实现中国疏浚发展的伟大目标贡献才智。

     (编辑整理:王云帆)